百家讲坛大风歌什么时候首播(百家讲坛大风歌27)

投稿用户 学习笔记 164 0

百家讲坛大风歌什么时候首播

据王立群老师微薄上说是2月25日开播

百家讲坛大风歌27

(刘邦总结战胜项羽的“三杰”时,把张良列为“三杰”之首,而刘邦对所有部下都想骂就骂,唯独对张良言必称其字“子房”,古代人称人字是表示尊敬,这对经常口吐脏字的刘邦来说就实属不易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张良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过大功,所以建立汉朝之后论功行赏,张良名至实归,被封为留侯。)
张良立过多少功劳?一是灭秦,二是亡楚。两大战役中,张良立过许多功。灭秦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攻取南阳,免除后患。并没把南阳军队打败,刘邦匆忙地走,张良提出这不行,刘邦才解决南阳问题。这是第一功。第二功是智取峣关,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杀过赵高掌权。子婴在峣关阻击刘邦。刘邦想以两万与秦兵拼了,抢先进咸阳。张良不同意,先派人谈,对方打听到守峣关的人是商人子弟,拿钱贿赂,一起瓜分。麻痹了,趁机打峣关,过了这一关。张良在这两件事上立了功。张良在亡楚上做了许多工作。退秦宫还霸上。与樊哙一起反对刘邦入秦宫。这是第三件功劳。这事意义重大。第四件功劳是利用项伯化险为夷。第五功劳是刘邦跑到吕后长兄吕泽驻军处下邑,刘邦得到短暂喘息,他提出至关重要的决策,决定捐出函谷关以东土地。张良提出三个人,韩信、彭越、黥布。这是张良划策的第五件,下邑划策,重用人才。张良的十件大功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个。其他的都是局部问题。真正关系全局的正是这个。刘邦提战略,张良提措施。第六件事是阻封六国集中力量。这指刘邦曾想封六国后代为君,张良一口气说了八不可。刘邦臭骂郦食其。第七件大功是劝阻刘邦加封齐王。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不想干,当时陈平与张良都主张封韩信。第八件大功是废止合约追杀项羽。鸿沟议和后,张良力主追杀项羽,这是第八功。第九功是刘邦追项羽到固陵,被打得受不了,韩信彭越不来,征求意见,张良认为不来正常,建议给他们加封封地。刘邦就接受了建议,给二人加封土地。二人领兵来垓下。最后一功是建都关中,万世基业。娄敬提出来,刘邦犹豫,张良支持。建都长安,刘邦不听,张良支持,刘邦立即动身。
汉初,二次封侯时,大家争军功,杀过多少人,俘虏多少占城多少,灭多少国家,张良没有,封侯时,刘邦表态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张良之功。刘邦说,自择齐地三万户。齐国是最肥沃的,可见对张良多好。张良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就把他封一万户他为留侯。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这很重要。当初见面的地方封,是纪念。是一个感激。当时封侯时,功臣们得了多少呢?曹参一万零六百户;周勃是八千一百户;萧何是八千户;四是夏侯婴六千多;灌婴、陈平、樊哙五千户。张良敢要吗?如果张良要了,麻烦就大了。张良聪明。不贪,只要一万,不要齐,要留,当初见面的。为纪念。这是智者。否则他会成众矢之的。这事叫辞封。
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间的通道上,复道上,看见手下议论,问张良,张良说他们在商量谋反。刘邦纳闷。问怎么回事?张良说,这些人和你一样是平民,现在封侯了,他们几个在算,天下的地,不够分哪,而且,你封的都是喜欢的,杀的都是恨的。有功有过的,所以商量谋反。刘邦听吓坏了。怎么办?张良说,取上素不快,计群臣……找一个最恨的,所有人都知道的,封了,让大家都知道明白。有一个叫雍齿的,赶快封这个人。三月,刘邦宴请文武,亲自封他为什邡侯。所有人都乐了。这叫急封雍齿。他跟刘邦的结怨叫源远流长,早了。刘邦起兵时,雍齿就是部下。他是沛县丰邑人。刘邦派雍齿守丰邑,他打了胜仗,雍齿叛变了。叛变简单,一是雅不欲属沛公,看不上刘邦;二是受到魏国军队的压力,告诉雍齿,投靠我就封你,否则灭了。这种压力下,雍齿叛变了。手下也跟着跟刘邦作对。刘邦回打打得大败。一攻没攻下来。这是心病了。刘邦想投奔另一起义军,没借成,好不容易打下荡,二攻又失利了。最后刘邦被迫投奔项梁了。刘邦三攻丰邑,才拿下。雍齿投了魏国,后来雍齿投回刘邦,更不能杀了。恨得牙痒,不敢杀,会散民心。张良不知道,但是刘邦心里清楚。这事,张良巧妙。有智慧。
张良受封后,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张良淡出朝政,说自己有病,不吃粮食,练功养生。这事给张良留下美名,功成不居。后人纷纷表扬他。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真不居功吗?一派认为他有病,是为养病,二是认为他明哲保身,是为了自保。这两派意见各有理由。张良确实有病,有记载。在刘邦身边,常有病,没单独领过兵。封侯后,“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道引轻身”。有学者推测,张良像个女人,肯定体质不好。后来,高祖十一年平定黥布叛乱时,张良抱病送行。刘邦说,“强卧而辅太子”,希望他卧病辅佐太子。承认他有病。高帝十二年,刘邦临死,吕后问三问,萧相国、曹相国、王陵陈平死后,谁继任。刘邦一一回答。这非常有名。刘邦三答中,提到了曹参,王陵陈平,唯独没提到张良,一种解释就是他干不了相国,二是他病得重,没办法安排当相国的重任。说明这时张良病得重。张良的病,刘邦打天下时都没,这时重,是如此吗?有病肯定的,这时重也肯定。有病外,应该也有两个因素,一是知足,他觉得自己为帝王师,封万户侯,这是人臣极矣。他受道家思想影响深。二是自保,这个思想不是一入关就有,是逐渐形成的。司马光评价过,人生必有死,张良这样聪明的人并不希望长生,而是明哲保身。韩信族诛,只有张良是“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
张良开始从一线退出时,韩信没有被杀,萧何也没有入狱。把萧何韩信的将来说成是他预料的,这不大可能。甚至有人把范蠡等同,这不对。这不是一类人。“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这是司马迁的原话。张良曾跟着刘邦在代地打仗,萧何任相国时,跟刘邦也说过许多话。
作为谋臣,张良始终在尽谋臣的职责。与韩信等人不同,他不割据,手无实权,不会威胁刘邦的政权。刘邦屠功臣不会威胁到张良。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王立群 教授 在百家讲坛上有哪些系列

谢谢!
王立群读《史记》,《大风歌》,《汉代风云人物》,

求百家讲坛中关于历代帝王将相

例如:王立群的读史记系列。
越全越好。
1、不停息的旋律   2、传  3、当茶遇到咖啡   4、地球成长史(上)   5、地球成长史(中)   6、地球成长史(下)  7、风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华夏春秋志   10、建筑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热点   12、女人说话(上)   13、女人说话(下)   14、品读水浒   15、人的生与活   16、生命的奥秘   17、时代的加速器——数字   18、探寻宇宙
  19、文明的发动机   20、文学的个性   21、物理的挑战   22、相识数学   23、与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论争象牙塔   27、面对缪斯女神   28、企业的方向盘——管理   29、社会的源动力——经济   30、新解《红楼梦》   31、语言的方程   32、身边的礼仪   33、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34、明亡清兴六十年   35、易中天品三国   36、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   37、于丹《论语》心得   38、于丹《庄子》心得   39、王立群读《史记》   40、我读经典   41、玄奘西游记   42、我心中的陈嘉庚   43、新解三十六计   44、武则天   45、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46、诗歌唐朝   47、李连英   48、唐高宗真相   49、于丹《论语》感悟   50、李清照   51、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52、《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   53、易中天品三国-历史回眸   54、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林黛玉、薛宝钗

、贾宝玉、史湘云)   55、汉代风云人物   56、易中天品三国1-魏武挥鞭   57、易中天品三国2-孙刘联盟   58、易中天品三国之重归一统   59、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60、玄奘西游记   61、李斯   62、班墨传奇   62、鲍鹏山新说水浒-鲁智深   63、两宋风云   64、金戈铁马辛弃疾   65、苦命皇帝咸丰   66、大明嘉靖往事   67、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   68、白居易   69、唐宋八大家——韩愈   70、长恨歌   71、破解幸福密码   72、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73、水墨齐白石   74、胡雪岩的启示   75、名相管仲   76、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77、鲍鹏山新说《水浒》之宋江   78、塞北三朝-辽   79、永乐大帝   80、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81、南唐后主李煜   82、走近曹操   83、解码关公   84、解读《弟子规》   85、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   86、大明名臣——清官海瑞   87、大明名臣——救时宰相于谦   88、王树增解读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89、竹林七贤   90、东汉开国   91、末代皇帝溥仪   92、梅毅话英雄   93、传奇王阳明   94、三言二拍   95、侠骨柔情陆放翁   96、向诸葛亮借智慧   97、大国医   98、名人酒故事   99、中华孝道   100、大风歌   101、英雄项羽   102、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   103、商贾传奇   104、大隋风云上部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一共有几套节目?

除了品三国和最近的讲述孔子,还有什么?
《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我读经典(一)易中天读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